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都有哪些手段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23:40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小编

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等)的安全防护需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和系统运行全流程,核心手段可分为技术防护、管理防护、合规与应急三大类,具体如下:


一、技术防护:构建技术安全屏障


1. 网络安全防护

- 部署下一代防火墙(NGFW),划分网络区域(如诊疗区、办公区、互联网区),限制跨区域非必要访问。

- 安装入侵检测/防御系统(IDS/IPS),实时监控异常网络流量(如黑客攻击、恶意数据传输)。

- 对无线网络(WiFi)采用WPA3加密,仅开放医疗专用SSID,禁止患者/访客网络接入核心医疗系统。


2. 数据安全防护

- 加密:传输数据用SSL/TLS协议加密(如门诊缴费数据),存储数据用数据库加密(如患者病历库),敏感字段(身份证、手机号)单独脱敏(如显示为“138****5678”)。

- 备份与恢复:采用“本地备份+异地备份+离线备份”三重策略,定期(如每日)备份核心数据,每月测试恢复可用性,防范勒索病毒或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。


3. 终端与系统安全防护

- 所有接入医疗系统的终端(医生工作站、护士站电脑)安装防病毒软件,禁止安装非授权软件(如游戏、盗版工具)。

- 对医疗系统(如HIS)定期打补丁、做漏洞扫描,老旧系统需升级或部署防护插件,避免漏洞被利用。

ScreenShot_2025-10-15_200437_795.png

二、管理防护:规范人员与流程


1. 权限管控

- 实行“蕞小权限原则”:按岗位分配权限(如收费员仅能操作缴费模块,无法查看患者病历),离职/调岗后立即回收权限。

- 关键操作(如修改检验结果、删除病历)需双人授权或留痕审计,避免单人恶意操作。


2. 人员安全管理

-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(如防范钓鱼邮件、不泄露账号密码),尤其针对医护、运维人员,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风险。

- 与第三方合作(如AI厂商、运维公司)时,签订保密协议,限制其数据访问范围,禁止拷贝敏感数据。


三、合规与应急:保障长期安全与风险应对


1. 合规管理

- 严格遵循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医疗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,明确数据收集、使用、销毁的流程,获取患者数据授权。

- 定期开展合规审计,排查数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(如超范围收集数据、数据留存超期)。


2. 应急响应

- 制定应急预案,覆盖勒索病毒攻击、系统瘫痪、数据泄露等场景,明确应急团队、处置步骤(如断网隔离、数据恢复、上报监管部门)。

- 每年至少开展1-2次应急演练,确保医护、运维人员熟悉流程,缩短故障恢复时间。

 

这些手段需结合医院规模(如三甲医院需更复杂的多层防护,社区医院可简化核心措施)灵活调整,核心目标是“既要保障数据隐私,又不影响医疗服务连续性”。